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十一歲大的巨人


來源:Google

對於人類而言,十一歲的小孩就像是個小大人一樣。但對於一家公司而言,十一歲的公司很可能正值起飛,逐漸步入青壯期。1998年9月7日Google創立於美國加州。短短十一年,Google已經成為一方之霸,甚至連軟體巨人-微軟(Microsoft)也以其為假想敵,不敢對其掉以輕心。

面對自己的成長趨緩,2009年9月Google也重新啟動併購行動,更發下豪語「每月併購一家公司」,繼續開始尋找收購標的,以便維持公司的成長。

十一年了,Google不僅僅帶來許多創新,也引起許多質疑,但還是獲得不少使用者的青睞。Google面臨許許多多新創服務的競爭,但最大的成長限制應該還是他自己吧。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Google Side Wiki

好用的網站註解功能,可以和網友分享自己對網頁的補充資訊,也可以看看別人怎麼給一個網頁註解。更棒的是還能同時發佈到Blogger、Facebook和Twitter哩。

參考來源: Google 網頁註解 (在「Google 網頁註解」中檢視)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New Facebook for iPhone

官方免費版AP,基本上速度與功能都比網頁手機版來得優。

當然,目前仍未支援臉書上的Flash遊戲 orz




BlogPress 使用中

0.99元,下載使用中。








-- 發送自我的 iPhone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都Web2.0了,這時代還有地下電台嗎?

都Web2.0了,這時代還有地下電台嗎?
或者我們可以說,其實所有的電台都可以是地下電台?

以過去學者、專家們對地下電台的定義:

「地下電台」或「非法電台」是一般人、媒體或官方對未經合法授權擅自使用放大器等器材設備播音者的稱呼,但這些播送者比較傾向接受「沒有執照的電台」或「體制外的電台」之名稱。至於一些民進黨色彩較濃者則自稱「民主電台」,此外,也有學者將其歸為「異議媒體」的一種(馮建三,1995)。

傳播學者翁秀琪認為:「有主流媒體,才有所謂的地下媒體,更由於主流媒體無法滿足大眾的需要,才會造成地下媒體的蓬勃發展。」。

原文:地下電台對台灣大眾之影響 簡雅淑

以上的定義似乎越來越無法跟上Web2.0或Internet新潮流的變化。

現在只要有基本的軟硬體工具,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podcasting電台甚至是電視台,上傳到網路上的影音作品,不但可以隨選(on demand),也可以做到即時(streaming)。而這些作品都不必經過所謂的政府(至少大部分民主國家)官方審核通過,就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群聽眾、觀眾或粉絲(fans)。這樣的傳播方式,若以官方角度來定義應該就是「地下電台」了。

相較於過去的聽眾,年輕的一代對於網際網路的熟悉與認識,就如同大部分的人使用冰箱、電視機一樣理所當然。腦筋動得快的政治團體,想要吸納年輕族群的認同,就必須先選擇會被認同、熟悉的工具或管道來傳播理念。於是YouTube、噗浪(Plurk)、臉書(Facebook)或Blip都成為這些政黨DJ的傳播管道。

相較於腦筋動得慢的政黨或政府,這種潛在影響不容小覷。也難怪少數國家會用各種理由限制人民使用網路,畢竟自由的網際網路精神總有許多不受限的腦袋會想到更新、更快的應用。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工具本身無對錯,使用者決定工具的影響力。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Google Wave 三分鐘初體驗



老實說第一次使用Google Wave一時還搞不清楚怎麼使用,感覺上有噗浪(Plurk)的fu,每一個Google Wave裡面新增的Wave,就像噗浪河道中的一個噗一樣,可能是一個議題、一個討論主題。當然,這一切就像是Google Talk一樣,所有的Wave裡面的訊息和文字都是即時的。

目前我所拿到的是開放出來的測試邀請,依照邀請函申請會得到一組新的Email(@wavesandbox.com),而且還是頗大的信箱空間(25600 MB)喔。不曉得是測試的緣故還是其他原因,目前我自己邀請朋友加入我起頭的Wave,這些朋友似乎都沒收到任何的邀請信件或通知,不知道這些朋友該怎麼加入我的Wave中哩?

一切都還開始階段,待我玩上手後,再和大家一起分享囉~